创新创业
您当前位置:首页>>创新创业>>科技竞赛
科技竞赛
关于组织第八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的通知
发表日期:2022-05-06 阅览次数:1932 新闻来源:


各分团委:

根据《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》(教高函[2022]2号)及《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的通知》(陕教高办[2022]6号)等文件精神,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大学生回信重要精神,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,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程,现将第八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
一、大赛主题

我敢闯、我会创

二、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

(一)总体目标

更中国、更国际、更教育、更全面、更创新,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,聚焦“五育”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,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业热情,线上线下相融合,打造共建共享的创新创业盛会,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。

(二)主要任务

以赛促教,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。紧抓新时代中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的契机,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“四新”建设,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,引领各类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,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,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、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。

以赛促学,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。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水平自立自强,激发学生的创造力,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,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,坚定执着追理想,实事求是闯新路,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,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。

以赛促创,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。把教育融入经济社会产业发展,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,促进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有机衔接,以创新引领创业、以创业带动就业,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。

三、大赛内容及总体要求

(一)大赛内容

1.主体赛事。包括:“高教主赛道”、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”,“产业命题赛道”。

2.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。(详见附件6)

(二)总体要求

1.报名要求。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参加。以团队为单位报名,允许跨校、跨专业组建团队,每个团队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,不多于15 人(含团队负责人),必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。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,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,不得使用他人项目参赛。参赛人员(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)年龄不超过35岁(1987年3月1日及之后出生)。

2.内容要求。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,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,培育新产品、新服务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促进制造业、农业、卫生、能源、环保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,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、医疗、交通、金融、消费生活、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。

3.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真实、健康、合法。不得含有任何违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及其他法律、法规的内容。所涉及的发明创造、专利技术、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。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、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,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、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,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。

四、高教主赛道方案

(一)参赛项目类型

1.新工科类项目: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虚拟现实、智能制造、网络空间安全、机器人工程、工业自动化、新材料等领域,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;

2.新医科类项目:现代医疗技术、智能医疗设备、新药研发、健康康养、食药保健、智能医学、生物技术、生物材料等领域,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;

3.新农科类项目:现代种植、智慧农业、智能农机装备、农业大数据、食品营养、休闲农业、森林康养、生态修复、农业碳汇等领域,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;

4.新文科类项目:文化教育、数字经济、金融科技、财经、法务、融媒体、翻译、旅游休闲、动漫、文创设计与开发、电子商务、物流、体育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、社会工作、家政服务、养老服务等领域,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;

★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理解和把握“四新”发展要求,结合以上分类及自身项目实际,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型。参赛项目不只限于“互联网+”项目,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,根据“四新”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。

(二)参赛组别和对象

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,分为创意组、初创组、成长组。具体参赛条件如下:

1.创意组

(1)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,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。

(2)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,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。

(3)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(科技成果的完成人、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)。

2.初创组

(1)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(2019年3月1日及以后注册)。

(2)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,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(不含在职教育),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(即:2017年之后的毕业生,不含在职教育)。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。

(3)项目的股权结构中,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/3,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51%。

3.成长组

(1)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(2019年3月1日前注册)。

(2)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,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(不含在职教育),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(即:2017年之后的毕业生,不含在职教育)。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。

(3)项目的股权结构中,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%,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/3。

五、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方案

参加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活动的项目,符合大赛参赛要求的,可自主选择参加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或其他赛道比赛(只能选择参加一个赛道)。本赛道单列奖项、单独设置评审指标。

(一)参赛项目要求

1.参加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,同时在推进农业农村、城乡社区经济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、实效性和可持续性。

2.参赛申报人为团队负责人,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(不含在职教育),或毕业5 年以内的毕业生(即:2017 年之后的毕业生,不含在职教育)。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。

3.参加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的项目,须为参加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活动的项目,否则一经发现,立即取消参赛资格。

(二)参赛组别和对象

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,分为公益组、创意组、创业组。

1.公益组

(1)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,积极弘扬公益精神,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、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。

(2)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者社会组织,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(或社会组织)的项目均可参赛。

2.创意组

(1)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,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、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,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。

(2)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。

3.创业组

(1)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、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,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,推动共同富裕。

(2)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,学生须为法定代表人。项目的股权结构中,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%,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/3。

六、产业命题赛道方案

(一)目标任务

1.发挥开放创新效用,打通高校智力资源和企业发展需求,协同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、管理等现实问题。

2.引导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,促进学生了解产业发展状况,培养学生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。

3.立足产业发展,深化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建设,校企协同培育产业新领域、新市场,推动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。

(二)命题征集

1.针对企业开放创新需求,面向产业代表性企业、行业龙头企业、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入选国家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”的大型企业征集命题。

2.企业命题应聚焦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战略新兴产业方向,倡导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业态、新模式。围绕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对应的产业和行业领域,基于企业发展真实需求进行申报。

3.命题健康合法,弘扬正能量,知识产权清晰,无任何不良信息,无侵权违法行为。

(三)参赛要求

1.以团队形式参赛,且每支团队只能选择一题,允许师生共同组建参赛团队,团队的成员须为揭榜答题的实际核心成员。

2.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(不含在职教育),或毕业5 年以内的毕业生(即:2017 年之后的毕业生,不含在职教育)。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教师(2022年7月31日前正式入职)。

3.参赛团队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求。参赛团队须对提交的应答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,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物权。

(四)命题发布

1.命题企业于2022年4月30日前进入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(网址:cy.ncss.cn)进行命题申报。全国大赛组委会对申报命题进行评审遴选。入选命题5月上旬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公开发布。

2.参赛团队登陆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进行报名。产业命题赛道报名及对策提交截止时间:2022年6月27日24:00,参赛团队应及时登陆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,查看具体流程积极开展校企对接,确保供需互通。

七、赛程安排

(一)参赛报名:参赛团队登录“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”(网址:cy.ncss.cn)或大赛微信公众号(名称:“大学生创业服务网”或“中国互联网+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”)任一方式报名。

赛事咨询,请通过“中国互联网+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”微信公众号进行,参赛团队在“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”(网址:cy.ncss.cn)的资料下载板块,下载学生操作手册,指导报名参赛。报名系统开放时间:2022年4月15日。

微信截图_

校赛官方QQ交流群

(二)初赛评审:各分团委应成立评审小组,参照《互联网+竞赛指南》,对项目作品按以下时间进度和赛事阶段进行初评:

微信截图_20220506161637

5月18日之前,学生团队向各分团委提交项目作品电子版(项目计划书),并登陆“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”,进行报名、上传参赛作品PDF版本。5月25日之前,分团委按照要求对项目作品完成初审,提交以下材料:

附件1电子版、纸质版各一份,纸质版加盖二级学院公章;《项目计划书》WORD、PDF电子版各一份,大小不超过10MB;附件材料电子版(专利、著作、鉴定材料、新闻报道、项目获奖情况、带动就业情况等证明材料等);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项目,还需提交组织机构代码、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的扫描件;如果有视频材料,需保证画面流畅,声音清晰,大小不超过300M,格式不限。

汇总材料电子版发送至512753082@qq.com,以“二级学院”命名建一个主文件夹,内含各项目独立子文件夹,且每个项目命名“XX赛道+负责人姓名+项目名称”。

(三)学校复赛:5月下旬,采用函评或答辩的方式进行,进入复赛的团队制作20页以内高质量PPT(对照项目计划书内容,进行提炼精简,图文并茂,突出亮点及优势。)

(四)推荐省赛:省赛组委会将按照校赛报名团队数、参赛学生数、项目质量、初赛组织情况等综合因素分配省赛名额。学校将从复赛项目中择优推荐参加省赛,进入省赛推荐的项目,需制作项目展示1分钟VCR,重点呈现亮点,兼顾感官。省级复赛7月完成,全国总决赛10月举行。

各分团委按照以下数量报名参赛,允许“挑战杯”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往届“互联网+”创新创业大赛中的优秀作品继续参赛,但是务必注意项目应不断迭代完善,丰富成果和支撑材料,同时应符合本届大赛的参赛要求。


微信截图

八、表彰奖励

(一)省赛结束后,校赛与省赛获奖一起进行表彰,并按照赛道分别进行奖励。

(二)学校对获奖学生团队在课外八学分认定、竞赛获奖等方面有奖励政策;对教师指导学生参赛获奖的,在工作量认定、竞赛奖励等方面有政策支持。

(三)省赛组委会设立金奖、银奖、铜奖;最佳创意奖、最具商业价值奖、最佳带动就业奖、最具人气奖、乡村振兴奖、最佳公益奖等各类单项奖;集体奖、优秀组织奖;获奖项目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获奖证书。

九、工作要求

(一)广泛宣传、营造氛围。

各分团委要认真做好本次大赛的宣传工作,充分利用官微、视频会议、网络课堂等新媒体手段,线上线下共同发力,充分调动广大学生、校友、指导教师的参与热情,为学校创新创业活动营造良好氛围。

(二)统筹资源、加强保障。

各分团委应积极对接参赛团队与教研室老师,做好高质量项目的推荐工作,尤其重视优势项目的迭代成长,充分发挥就业创业基地在促进项目落地中的作用。

(三)搭建平台、提供支持。

各分团委要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。大赛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,带领学生创新创业。

(四)敢于尝试、积极创新。

利用网络直播、短视频等新型传播与销售途径,引导、助力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项目团队把握机会,积极创新创业。


联系人:团委701   巨  婷  13572877641   029-82628356          团委704   黄  飞  13299026990   029-82628312




附件:

1. 推荐校赛项目汇总表

2.《“互联网+”竞赛指南》(内含评审规则)

3.《学生网络报名操作手册》

4.《“互联网+”竞赛常见问题》

5. 项目作品文本格式

6.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活动方案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共青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委员会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2022年4月30日




版权所有: All Right Reserved 20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
地址:西安市新城区幸福南路109号 邮编:710043 网站维护:网络与宣传中心 陕ICP备 06010677号